导读:2025 Fall 入学的申请季结束,灯塔学院陆续收到海量全球高本硕博的录取。今日起灯塔正式开放 25 Fall 录取荣耀榜专栏,采访和复盘灯塔学院里 2025 届灯塔优秀校友的录取。接下来登场的是学员Anette。
— 学员:Anette
— 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专业:外交学和法语
— GPA:80.5%
— 合作机构:灯塔学院
— 录取:法国里昂高商 - 管理学硕士 - Emlyon Management (GE) - 曼彻斯特大学 - 全球发展(政策治理和发展政策)硕士 - Manchester - Global Development (Politics,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Policy)
“你明明是很努力的孩子,为什么学不好呢?”
面对老师的提问,Anette 陷入了沉默。“我没有办法回答她的问题。对啊,我明明很努力,为什么学不好呢?我真的不知道。” 提及最初学习法语时的感受,Anette 首先想到的是“压抑”和“窒息”。“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学着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每天都被焦虑和恐惧笼罩,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
作为 2020 届高考生,Anette 的求学轨迹因疫情充满变数。
“北外是我的第五志愿。因为疫情,高考从 6 月延期到 7 月,志愿填报的氛围也很特殊。我前几个志愿报了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类 985 学校,按照往年分数这些学校录取我是比较稳的,没想到最终都没被录取,最后被调剂到北外的外交学(法语与法语国家研究)专业,它实际上是主修外交学辅修法语的双学位专业,刚入学就要学法语,而且和法语专业的学生是同样的要求。”
“进入大学后,面对完全陌生的法语学习,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很难在陌生人面前开口说蹩脚的法语,害怕出丑。”
“加上学院老师提醒我们是这个专业的最后一届学生,挂科就没有学位证,压力很大。那段时间又是疫情封校,整个人像被限制住了,没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特别孤独,不知所措。”
大一大二期间,Anette 目睹了国际间抗疫协作的案例,她为之感到振奋,却也因漫长的封控措施而陷入迷茫。被隔离在狭小宿舍的数月间,巨大的学业压力与封闭的环境使她一度出现抑郁症状。“我对各国政策的差异特别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各国不能相互借鉴。也开始不停地自我怀疑,不知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到底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不想活的念头,对大环境失望,对自己的成绩也极度不满。因为记不住单词,又不敢开口说法语,成绩一直很差,法语总是不及格,就这么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成绩差让抑郁情绪更严重,抑郁又反过来导致成绩更糟糕。到了大二,我的抑郁症已经相当严重了。”
尽管当时已出现明显的躯体化症状,Anette 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病了。“没有想过自己得了抑郁症,当时没往这方向想,只是反复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特别平庸。每天都心情低落、烦躁,头痛,每天都特别疲惫,完全记不住东西,常常大脑一片空白……就是感觉脑袋里起了一层雾,和现实世界有了屏障,什么事也做不了,没有精力。”
出于对未来的迷茫无措,Anette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心预约了咨询。Anette 回忆道,当咨询老师察觉她抑郁情况严重,建议她就医时,她的内心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有人明确告诉我该怎么办,让我知道不是因为我能力差,而是因为我生病了。”
“我记得在我跟咨询老师说“死掉好像是一件挺容易的事”后,老师让我签了一份协议书,要我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自杀。我当时觉得挺好笑的,如果我已经决心去死的话,一纸协议又能阻止得了什么?”
由于对抑郁症缺乏了解,Anette 一直顾虑重重,担心遭受歧视或留下不良档案记录,不敢前往医院就诊。在咨询老师的耐心劝导与坚持下,Anette 最终放下顾虑,接受心理评估并开始药物治疗,她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恢复,情绪和身体状态慢慢好转。
“我一直很感谢老师,老师给我留了一张写有她电话的便条,让我有需要时随时联系她,虽然我从未打过老师的电话,但一直把那张便条夹在日记本里,(它)像是护身符一样。”
“大三上学期,我重新探索了学习方法,逐渐掌握了学习技巧,努力把大一大二落下的知识补起来,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也恢复了对法语学习与国际关系研究的探索热情。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
随着对世界各地区的比较研究和国际关系的分析,Anette 对人类如何塑造历史,又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有了深入理解。她意识到,解决国际政治问题所需要的绝非是“复制粘贴”式的方案,而是应基于不同国家独特的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找到量身定制的方法。而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正是她的志趣所在,也是她渴望深入探索的方向。
“其实我心中一直有探索多元文化的梦想。”
人类或许无法遵循那条道路前行,但光是思考那条道路,就会使人类获得特权,就会使自身的存在有了价值。Anette 说,这是她在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这本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高中时,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深深被斯特劳斯的学术精神所震撼。他认为,人类文化会揭示一条摆脱奴役的道路,而学者的价值在于代表全人类思考这条通往自由之路。”
“从那时起,我就希望未来能接触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和国际社会有更多联系。在北外学习外交学和法语虽然是个意外,却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跨文化交流和全球事务的兴趣。特别是在熬过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后,我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在全球发展领域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我期望像斯特劳斯一样,研究并理解不同的人类文化,揭示潜藏的模式,将思考与探索真理视为毕生的追求。”
大三下学期,Anette 报名了线上支教项目。此次支教,她需要提交一节以中国东北美食文化为主题的全英语录播课,作为斯里兰卡小学生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当地 NGO 组织在合作学校课堂播放。
“课程内容是介绍中国文化。我所在的小组有六个人,要围绕同一个主题设计一系列课程,我担任了组长,和大家一起确定‘东北美食’主题后,我安排好了每个人的课程内容和顺序。
为了录好 20 多分钟的全英文课程视频,我在宿舍角落的白墙前反复练习了无数遍。”从前期培训到后期录制,整个过程持续近一个月,尽管这段时间学业与支教任务并行,Anette 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在忙碌中感受充实。“这是我第一次担任‘负责人’,组员经常发来一长串微信气泡询问我的意见,我有种自己成了‘别人眼中可以依赖的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这次全英文的教学经历帮助她克服了外语表达的心理障碍,“虽然没有用到法语,但它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潜力。”
“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实习,是在大三的暑假。”在担任《贝宁共和国教育研究》中文版的实习编辑的期间,Anette 负责校对过外研社“一带一路”系列中针对非洲西部国家贝宁的教育建设情况的介绍性书籍的未出版稿件。
得益于法语地区研究课程的积累,她对贝宁的社会文化背景已有基础认知,这使她在校对时能精准把握文本内涵,高效完成工作。2023 年 9 月实习结束后不久,中国与贝宁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明确将支持贝宁医疗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消息让 Anette 深受触动:“我在稿件中校对过的合作案例,正一步步成为现实。这让我确信,国际关系、外交素养与多语言能力的结合,能够切实为欠发达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两次的实践经历,让 Anette 更加坚定了留学的想法,她开始认真规划留学事宜。
在学校教学楼的宣传板上,Anette 第一次了解到灯塔。“当时加了 Leo 的微信,跟老师说明了我的情况。老师从专业背景、申请节奏到心理调适,为我提供了系统性建议,让我原本混沌的思路逐渐清晰。”经过审慎考量,Anette 决定在毕业后 gap 一年,专注筹备留学申请。
“本科期间因为学业太忙,尤其是法语课程和毕业论文占用了大量时间,没有办法同时准备雅思和申请材料。另外,大学四年积累了太多压力和未完成的事情,我需要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处理好情绪和身体问题,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留学。事实证明,这一年的调整非常必要,让我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申请中的各种挑战。”
在申请阶段,选校是横亘在 Anette 面前的大难关。“一开始我一心想去法国,因为本科是法语专业,一段法国留学经历会为简历加分不少。但法国大部分项目是法语授课,我法语水平不如其他人优秀,只能申请少数英语授课项目,而梦校巴黎政治大学竞争激烈,我知道自己的条件很难被录取,对此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其他法国项目都是商校的管理学专业,权衡之下还是觉得不适合我。”
“后来在我的申请顾问 Parker 老师的建议下,投递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全球发展专业(Global Development(Politics,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Policy))。曼大的这个专业属于政治学方向,其中一些内容和我本科外交学所学的内容非常吻合,符合我的兴趣和目标。而且我希望进入国际组织工作,全球发展正是国际组织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所以这个专业能为我的职业规划打下很好的基础。”
“特别让人意外的是,当时发送申请后,曼大几乎是秒发 offer,当时真的特别高兴,不敢相信(低绩点条件下)QS 前 50 的学校会录取我。”Anette 激动地回忆道。
“特别感谢灯塔,Parker 老师作为咨询顾问,虽然很‘直男’,但在我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时,总能用理性的分析帮助我冷静下来,他的选校建议非常精准,帮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校。文书老师 Ashely 更是厉害,老师写的文书让我对申请充满信心,当时看到文书时,我感觉一下子从 0 offer 变成了 8 offers!”
“甚至在租房准备阶段时,Parker 老师也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灯塔全方位的支持。灯塔的老师们从不会盲目催促进度,而是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提供全方位支持,这点特别特别好!”
即将奔赴曼大深造的 Anette,对未来充满期望。
“我想致力于研究环境治理或者和社会学、公共关系结合对社会有贡献的课题,也想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再次证明自己的学术能力。”她表示,由于全球变暖,家乡东北已经经历了连续数年的暖冬。“在我小时候每年冬天都会有 1 - 2 天温度低至零下三十度,记忆中这里是一个寒冷的地方。尽管面临着严峻的气候问题,全球气候治理却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希望能够亲自参与进去,以微薄的力量推动气候治理的全球参与,为我的家乡以及太平洋中面临海平线上升问题的岛国作出一些贡献。”